發達國家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綠色理念對我國的啟示_寧庭國
2020-01-16
中國國土面積雖然廣闊,但適宜開發的國土空間資源卻極為有限。人均空間面積很小,且大多數國土空間都不適合轉化為文明城市空間。另外,國土資源開發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矛盾也不容忽視,國家必須注重社會經濟效益和生態環境效益同步發展,為廣大國民建設優美生存空間,不斷提高國土資源實用效率。文章將簡單介紹荷蘭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方案,并系統分析這兩個國家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綠色理念對我國的啟示。
1 荷蘭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方案
荷蘭國土空間開發規劃工作重視自然生態,綜合發揮空間資源的價值。荷蘭首先依托本國國土在水資源領域的優勢,做好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尊重生態規律,保護水生物和海洋生物。其次,在陸域空間和領空規劃工作中,荷蘭堅持奉行空間高效規劃政策,以此提高國土空間開發質量。荷蘭于1958年開始推行“綠色城市發展規劃”,將蘭斯塔德作為中心區域,并圍繞此中心向周邊城市發展。荷蘭在各城市交界地區建立了綠色緩沖地帶,注重保護城市與鄉村2 種不同空間的原有風貌及其特征,在鄉村地區,合理開發農業空間資源。再次,因為在荷蘭有40%的陸地面積低于海平面,所以政府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非常重視控制洪水,修建了給排水、調洪蓄水與節水設施,通過落實流域政策來解決淡水供應問題,努力控制水污染。此外,荷蘭針對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制訂以下七項標準:
第一,實現空間多樣性開發。該準則要求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應注意處理好城市與農村兩種不同空間領域的差異,維護兩者的環境和景觀多樣性,充分體現出其地域特征。
第二,優化經濟與社會功能。荷蘭政府要求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促進生活、旅游和休閑等功能的協調性,對不同功能進行有計劃分類,使各項功能互相促進與受益。
第三,充分體現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文化性。從整體結構來看,每種優秀文化均具有各自的發展空間,在國土空間規劃工作中,荷蘭政府要求充分體現不同空間的文化多樣性,以此促進文化繁榮,為各種文化提供充足的發展空間。第四,體現出國土空間規劃工作的社會公正性。為了維護公平,保持健康的生活狀態,荷蘭政府主張依托現代城市發展基礎,努力改善民生,秉承公正性原則,維護社會公平,不斷縮小城鄉領域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差距。
第五,恢復城鄉空間資源生態價值。為了維護人與自然的和諧性,全面提高經濟與文化活力,荷蘭政府主張努力恢復城鄉空間資源生態價值,化解人與自然的矛盾。
第六,加強空間吸引力。合理規劃國土空間,體現不同空間的特色,必須努力加強空間吸引力,高度關注城市空間的發展狀態,促進城市建設和綠色景觀發展有機結合。
第七,提高空間規劃與開發的人性化。荷蘭政府在規劃與開發國土空間資源的過程中尊重民眾意愿,了解民眾的建議和認知,以此完善空間規劃與開發方案,提高公共空間的人性化效果。
2 日本國土空間開發規劃方案
從世界地理視角來看,日本是位于亞洲大陸東岸外的島國,地處太平洋西部,包括北海道、本州島、四國和九州四個主島,西南與中國隔著東海,西與俄羅斯、朝鮮、韓國隔著日本海,面積多達377835km2。據調查了解,日本的森林覆蓋率達到70%,生態系統極為良好,組成分子也非常豐富。此外,在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工作中,日本一直在執行“美麗土地管理與傳承”規劃。同時,將土地空間規劃作為重心,全面實施土地空間多層次開發,大力推行三維空間開發理念。其次,為了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日本堅持各地空間規劃與開發工作均須將原始生態區作為核心,全面結合當地森林、綠地、耕地和水域環境因素,在做好自然資源保護工作的基礎上進行開發、利用,努力實現資源的再生。再次,日本也很重視保護山地空間與農村空間,根據地方特色制定環境保護規劃。另一方面,日本在國土空間規劃和開發工作中會嚴格遵守《國際濕地保護條約》,科學開展森林公園保護工作,建立各種綠色生態保護區。
3 發達國家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綠色理念對我國的啟示
荷蘭、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綠色理念對中國空間開發工作具有極高的借鑒意義。簡而言之,在水域開發工作中,應注意保護水環境,控制水污染。借助荷蘭的經驗,從節水、排水和調洪蓄水等多重角度加強水域空間規劃管理。在土地空間規劃開發工作中,政府應協同相關部門科學踐行空間集約化設計策略,即運用空間資源,對不同空間功能進行合理規劃與安排,進而構建高質量空間環境。其次,空間集約化設計策略有三大特點——集中一體化、有效、科學合理。“集中”與“集約化”的核心相符,同時,也特指空間的功能是集中的,而非分散的;“有效”又稱為“高效”,即對空間進行集中化設計,使空間功能更為有效,各項功能互相作用,避免沖突;“科學合理”則是指合理布局空間,設計優美的空間環境,使空間布局更和諧、更有層次。再次,從微觀視角來看,空間集約化設計策略有三大作用:第一,集中空間功能,節約空間占用面積。目前,空間集約化設計工作最為明顯的成果是將分散的空間功能集中化,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資源,進而有效節約空間占用面積。第二,提高空間生命力,實現空間交流與互動??臻g集約化使原先被分散的空間步入集中化,不僅在空間上進行聚攏,而且實現了空間功能的復合、交互與碰撞,進而創造出兼具多元化用途的共同空間。第三,創新空間規劃模式??臻g集約化設計策略能夠合并各個不同的空間模塊合并或者適當減少被分散的模塊,使空間形象呈現出整體化、立體化與綜合化,空間功能交互也更為自由靈活,從而進一步創新空間規劃模式。另外,應秉承綠色開發理念,借鑒日本國土空間開發經驗,做好自然環境資源開發與保護工作。
4 結語
綜上所述,全面優化國土空間規劃與開發工作,提高空間資源利用率,政府應充分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充分發揮綠色理念的價值作用。
參考文獻
[1] 包存寬,林健枝,陳永勤,等.可持續性導向的規劃環境影響評
價技術標準體系研究——基于“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實施有效性的分析[J].城市規劃學刊,2013(2):23-31.
[2] 邵小林,劉華.提高規劃環評實施有效性方法研究[J].低碳世界,2017(18):20-21.
[3] 周國艷.城市規劃實施有效性評價:從關注結果轉向關注過程的動態監控[J].規劃師,2013,29(6):24-28.
[4] 李王鳴,沈穎溢.關于提高城鄉規劃實施評價有效性與可操作性的探討[J].規劃師,2010,26(3):19-24.
相關文件
暫無數據